查看原文
其他

映·PHOTO | 王争平: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映艺术中心 映画廊 2022-12-25

第二届映·PHOTO影像艺术博览会即将到来,我们将陆续推送关于此次参展机构及摄影师的采访文章。我们与他们讨论了关于影像艺术品的销售渠道、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现状、摄影作品与家居装饰的关系等问题……

   马语者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记得十年前在草原上的一次拍摄,我被蒙古马深深的感动。当时在那达慕大会的赛马比赛中,我在起跑线前方行进。忽然几百匹马冲我跑来,我被夹在马群之中,而它们没有碰撞到我一下,有些马摔倒了,也没有伤害到我,我被这有灵性的动物所感动,蒙古马太通人性了。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是一组拍摄时长跨越十多年的摄影作品,王争平以诗意的语言记录了内蒙古草原的沙化与被破坏、人文民俗的变迁与消失,希望通过影像探讨在当下,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游牧文明的冲击的问题,以及对草原精神的改变。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组图之一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组图之一

问及为什么用海子的《九月》中的诗句做题目,王争平说,海子的诗被称为“神性诗”,它超越普遍的人性,其浪漫而又悲怆、辽远的基调又正符合自己的作品。最初这组作品的题目是《心情草原》,后来便改为《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


部分诗句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海子

在一次访谈中,王争平被称为“摄影诗人”。他感叹道:“是呀,我是用相机在“写诗”,因为我对草原的爱、对生灵的敬畏,让我无论身在何处,心都会回归草原!”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则是《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的细分专题。

第一次看到王争平的《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印象最深的一张是:一匹马边向前冲,边斜着眼,直勾勾地盯着镜头。当时只有一个感觉,这匹马居然在瞪我!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这就是王争平镜头里的马,有着动物原始天性的蒙古马。

王争平之所以拍马,源于十年前在草原上的一次拍摄。

当时在那达慕大会的赛马比赛中,王争平正在起跑线前方。忽然几百匹马冲他跑来,他瞬间被夹在马群之中,有些马宁可为躲避他摔倒,也不愿碰撞、伤害到他。

“我被这有灵性的动物所感动,蒙古马太通人性了。从此我开始拍马,把马当作人去拍,当人去表达,拍马也是在拍我自己,把我对马和草原的深情,用摄影的语言表达……”

印象中,同题材作品里的蒙古马,一种是蒙古族打马印活动里奔驰的马群,还有一种马安安静静的,恬静之余少了动物的灵气。

王争平拍的马,脱离了一些影像作品中马的形象。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他以纪实手法拍摄生活在草原上,自然状态的蒙古马。它们时而模糊,仿佛彷惶不知方向;时而逆风而立,如不羁的浪子;时而睥睨,有着傲视一切气势;有时双目紧阖,却立起双耳,仿佛聆听着什么……这些马仿佛有了人的习性。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相比较,一些拍伪民俗的摄影作品中的马,就是在误导人们对草原的认识。

谈及这个话题,王争平直言“尤其是某些机构和组织,把近百人邀请来拍马,几百人甚至近千人站在同一个制高点,拍同一个伪民俗的活动,表面看是拍马、颂马、赞马,其实是在折腾马……”

“我拍摄的马,是与蒙古人一起生存在草原上的蒙古马。我把草原上的蒙古马当作蒙古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兄弟、以及自己去拍摄的!”王争平说,自己喜欢捋着马鬃与马私语,也常常静静地观察一两个小时马。渐渐地懂得了马,懂得了草原。

马语者,就是人与马的心灵互通。

这,也是“马语者”的由来。

正是因为对马的爱惜,王争平拍摄的《马语者》才没有流于伪民俗,用他的话来说“把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表达进去,才是我作品的灵魂所在!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王争平在一次采访中毫不避讳地说,自己以前也痴迷于拍那种大美风光、奔腾的马、套马的题材。后来发现特别疲劳——视觉疲劳,照片好看,但是没有思想、没有情结。

王争平反思,自己早期唯美的作品应该是潜意识里对理想社会的期许,现在回看,多少有点白开水式的平淡。从2006年后,他开始疏理自己的摄影取向。尤其在一次访谈中,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偏重沙龙、画意,他说仿佛一下子把他点醒了。

“我们这代人骨子里的责任感,注定了我会最终选择用手中相机去表达真实的我的背后的真实社会写照,带着情怀,带着真实,带着思考拍出实实在在的作品。”

从打沙龙蜕变到如今,王争平身上有着圈内人少有的自我批判反思精神。

但是,王争平也坚持自己对摄影独到的见解。

在拍摄《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时,他仿佛在刻意回避人们想象中的草原画面,用纪实的手法拍摄牧民的真实生活;而另一方面画面又具有诗意,尤其是《马语者》这组作品,如同俳句,洗练又具有诗意。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看到网上有人对这组作品的表达手法有异议,于是,我直接询问王争平对“纪实与诗意结合”的看法。

这个西北汉子在表达对草原的爱意时有多深沉,对自我的认识就有多直白,他并不认为纪实与诗意的结合有何矛盾。

他说:“摄影是内心情绪的表达,是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用艺术语言来修饰自己的。我把摄影的感知归类为两类,一是具像摄影,二是意像摄影。具像与意像的结合,也就是纪实与诗意的结合,这也是我自己流露的对草原真情实感一种方式。我心目中的草原,原本就是这样的,我感觉不矛盾!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组图之一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观看方式不同,最重要的是成长经历和社会阅历的不同都会影响到拍摄方式。每个摄影师到了一定的时期,就是拍自己了,即沉淀过滤后的自己。”他说,这都是一个摄影师的成长过程,他屡次强调还好自己一直在路上。

确实,整个采访陆陆续续地进行着,王争平都在拍摄西海固的路上。通话时,甚至听得到汽车行驶在路上时,西北呼啸的大风。

他说,机缘巧合,其实在多年前的一个马年,映画廊曾在线上销售过他的马的专题影像作品。

这次夏日小集,他将带着《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马语者》,再次回到映画廊。

这组作品的输出与装裱环节十分用心,铝合金框装裱,哈内姆勒无酸艺术纸制作,哑光面的纸质使图像呈现出柔和的质感,黑白色彩的高亮到阴影的层次过渡自然、温润,让作品更具诗意。

王争平甚至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细心地将参展作品选择了三种输出尺寸和装裱方式。


作品输出、装裱信息售价
1

版数:120版

作品尺寸26.5cm*26.5cm

制作工艺: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纸,艺术微喷

装裱方式:无酸卡纸背板可逆粘贴,铝合金框





带框1200元;不带框 1000元



2

版数:120版

作品尺寸21cm*29.7cm(A4)

制作工艺: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纸,艺术微喷


800元
3


版数:60版

作品尺寸60cm*60cm

制作工艺: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纸,艺术微喷



2000元

王争平说:“让照片有价,其实就是让照片上墙,让有影像作品消费意识的人认识、接受摄影作品。我们的照片要接地气,不必鼓吹高价。当下影像市场高价作品大多是认识的人捧场,如果小尺寸的价位走好,其实也是在促进我们的影像市场的发展。”

摄影家

王争平

  • 198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 2008年6月《游牧人》系列作品在德国柏林展出;10月在中国济南当代国际双年展中荣获"最高学院奖";

  • 2009年8月《北纬45度心情草原》荣获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

  • 2010年《心情草原》在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展出;

  • 2013年《蒙古马》荣获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质收藏奖";

  • 2014年《发现鄂尔多斯》荣获新浪摄氏2014年度纪实摄影师大典“纪实摄影师大奖”;

  • 2014年9月《马语者》荣获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最高奖"评委会大奖"。


编辑 | 贺烨


映・PHOTO

来啦~~~


端午节快到啦!

三天假期,

宅在家睡觉有点儿长,

出门旅行又有点儿短,

驾车出城有点儿堵,

户外活动有点儿热,

景点打卡有点儿挤……


不要着急,

我们替您安排上了!

买得起的摄影画廊博览会

映·PHOTO影像艺术博览会,

即将归来!!!


2019年6月8-9日,

到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

过一个粽子与艺术兼得的影像端午节。


相关阅读



映·PHOTO夏季小集 | 芒种之后,来映画廊收割好看的照片


收藏,从买张好看的照片开始……


映・PHOTO|春季小集 新鲜剧透


映・PHOTO | NART:一家好玩的影像艺术生活馆


映・PHOTO | 如何珍藏那些关于青春记忆的影像?


映·PHOTO | 素室・银盐:一群坚持“玩”传统银盐工艺的摄影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